無人機應用演示、5G執法記錄儀使用……一場沒有刀光劍影的“搏斗”開始了,這是日前張家口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組織的技戰法應用比武,也是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全警實戰大練兵的縮影。
為推動公安工作現代化高質量發展,夯實新時代公安鐵軍建設素質保障和人才支撐,今年以來,按照市公安局黨委“實干、實政、實戰”工作主基調,我市公安堅持從高從難從嚴標準,持續強化“全警基礎練兵、警種專業練兵、實戰協同練兵”,以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的精神在全警迅速掀起實戰大練兵熱潮。
仗怎么打,兵就必須怎么練
擒敵拳、警棍盾牌操……日前,張家口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全警動員,參與到全警實戰大練兵活動中。大練兵活動開展以來,支隊探索創新練兵模式,緊盯科技前沿,全面投入到技戰法應用訓練中,增強了特警突擊攻堅的實戰能力。通過集中考核,確保體能優秀達標率為85%以上,參訓隊員100%掌握演練科目內容。
仗怎么打,兵就必須怎么練。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以來,全市公安機關立足服務實戰、融入實戰,不斷創新訓練機制、制度和模式,加快適應新時代公安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。
對黨忠誠是公安隊伍代代傳承的政治基因,是永不褪色的鮮明底色,市公安局堅持政治練兵當先,著力提升民輔警政治思想素質。通過突出關鍵少數,常態化組織開展黨性教育、警示教育,以規培和特訓相結合的方式,相繼舉辦警銜晉升培訓班、政工干部輪訓班、青年民警輪訓班、基層派出所所長輪訓班,千余名民輔警思想得到淬煉。
圍繞打擊犯罪主業,市公安局強化專業練兵,從小案快勘、涉稅、食品藥品、生態環境等重點難點業務入手,提升打擊犯罪專業本領。圍繞服務優化營商環境,該局不斷提升廣大民輔警的崗位技能和業務本領,交警支隊針對交通事故、車駕管、法律文書以及案件辦理中存在的疑點、難點等問題,每月組織開展民輔警業務培訓;治安支隊強化槍支彈藥運輸、攜運許可證審批等業務,分期分批開展企業從業人員和民輔警業務培訓;人口管理支隊針對身份證信息采集、業務辦理流程等窗口業務,開展全市戶政窗口民輔警培訓和知識競賽……常態化練兵、學講式練兵模式,極大拓寬了大練兵的輸氧通道,實現了“一警種一特色”的練兵格局。
聚焦科技興警,市公安局采用網絡授課、專題講座、建模大賽等方式,針對實戰指揮平臺等開展全警科技應用培訓,有效提升全警科技應用能力。
做強“中樞神經”,推動練兵落地落實
大練兵活動啟動之初,張家口市公安局緊緊圍繞教官、教材、場地三個基礎,立足建機制、強督導、抓考核三項職責,做強全警實戰大練兵的中樞神經,解決了大練兵怎么抓、如何落實的根本問題。
人才是第一資源,該局制定出臺《張家口市公安機關教官管理辦法》,搭建了門類齊全、結構合理、專業突出、素質過硬的教官庫,大力推進“領導干部上講臺”,不斷強化重點領域、特殊領域、關鍵崗位專業人才培養,有效提升全市教官隊伍專業水平和實戰本領。結合年度重點工作及實戰需求,組織各警種,圍繞“缺什么,補什么”原則加強精品課程建設,開展優秀“微課程”和精品課程評選,同時將契合實戰、基層歡迎、有特色、亮品牌的優秀課程分領域編寫、匯總典型教學案例,為全警學習訓練提供支撐。以大練兵活動為契機,打造訓練場地,加強17個縣級公安機關“兩場”建設和優化提升,不斷提高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綜合基礎保障能力和日常訓練管理水平,力求年度內實現突破。
健全機制是做強“中樞神經”的關鍵一步,也是推進大練兵活動落地落實的制度保障。市公安局充分發揮考評“指揮棒”作用,強化考核評估結果運用,健全訓練考核與獎勵、用人相銜接工作機制,確保練兵工作推進有抓手,督導有依據,考核有辦法。同時,將崗位練兵、考核驗收情況與立功評獎“掛鉤”,激發全警訓練的內生動力,實現“要我練”向“我要練”轉變。
一系列舉措讓“中樞神經”耳聰目明、更加高效,有力推動了大練兵活動的落實落地。
“嚴”字當頭,壓緊壓實責任
“為壓緊壓實責任,按照‘黨委領導、政工主導、警種主訓、分級實施’要求,領導干部以身作則,當標兵、作表率,持續抓好全警實戰練兵工作?!笔泄簿窒嚓P負責人介紹,市縣公安機關黨委將履行領導責任,注重一個“嚴”字,堅持黨委議訓、統籌推進,切實把實戰練兵與業務工作同謀劃、同部署、同推進;政工部門將落實主導責任,做好方案制定、協調推進、督導檢查各項工作;各警種部門將落實主訓責任,制定下發練兵、比武方案,細化措施、清單推進,確保落實落細落到位。
依托市公安局“全警實戰大練兵網站”,建立“周匯總、月通報、季評價、半年考核”機制,及時發現典型和經驗做法,在全警開展學習交流、資源共享,大力營造“學起來、練起來、比起來、賽起來”濃厚氛圍;用足、用好、用活各級各類媒體平臺宣傳大練兵工作,充分挖掘展示廣大民警勤學苦練、以練促戰的火熱場景和感人事跡,展現張家口市公安的良好精神風貌。(記者 孫媛 通訊員 高佳琪)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